小篆作品 | 小篆知识 | 加入收藏 小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小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小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小篆网 > 小篆作品 >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李阳冰《谦卦碑》等八幅篆书艺术作品赏析

时间:2023-08-07 13:10:01 编辑:小篆君 来源:小篆网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李阳冰篆书书法作品。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

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

阳冰善词章,“秀句满江园”;工篆书,“笔法妙天下”。论者以“虫蚀鸟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阿龙泉语其利,崇高华岳语其峻”,赞其书法,谓“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公独步。”

主要作品有:西安碑林《三坟记》、西安碑林《千字文》、浙江缙云的《城隍庙记》、福州乌石山的《般若台题记》、西安碑林《拪先茔记》、广西桂林的《舜庙碑》、湖北鄂州的《怡亭铭》等。尤其安徽芜湖十二中学校园的《谦卦碑》,是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而刻于石的。此碑为篆书,气势犀利,风骨遒劲,笔法雄健。唐时散落民间,明初芜湖王氏于当涂城内获得,将碑转至芜湖秘藏家中。至明嘉靖四年(1525),始由芜湖关监督张大用从王氏家中移立于学官,并为之题跋云:“阳冰篆书祖秦相斯,而笔力过之,舒元舆辈论之详矣。是刻藏芜湖王氏,国初得之当涂县治,风骨雅健,卓越有古意。”可惜这“题跋”碑石在“文革”动乱中毁坏无存,而《谦卦碑》至今仍存。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三坟记》赏析

李阳冰《三坟记》是为李曜卿兄弟三人建的,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唐大历二年(767年)刻。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原石久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庚子消夏记》)。

释文:先侍郎之子曰曜卿,字华,名世才也。宏毅乐易,机符朗彻。既冠,遭家不造,诸季种藐。植之以(阙一字)艺,博之以文行。始调秘书正字,授右卫骑曹,转新(阙一字)尉。豪猾未孚,立信以示之礼。浮窳未复,本仁以示之义。领长安尉,直京师浩穰,决贼曹繁剧,有立断焉。焯见焉,左迁普安郡户掾,赋古乐府廿四章,左史韦良嗣为之叙,文集十卷。

(阙一字)卿字万,天骨琅琅,德(阙一字)文蔚。识度标迈,弱冠以明(阙一字)观国,莅鹿邑虞乡二尉。巍守崔公沔洎相国晋公(阙二字)甲科第之进等举之,尝游嵩少,夜闻山钟,赋云(阙二字)继也,洪炉沸鼎火半死,巨壑重林风稍止。无间(阙三字)未已词人珍之。转金城尉,曹无受谢,吏不敢(阙四字)卷行于世。

(阙一字)卿字荣,宽栗柔立,于穆不瑕,起家拜灵昌主簿。己丑岁,小冢宰李公彭年尚其文翰,暑朝邑簿。时漆沮决溢,冯翊昏垫。酾渠楗英,股引脉散。下土为潮,上腴成赋。人到于令赖之,文集百一十二篇。

于戏!三英孝友,曾闵俦也。文学继(阙一字),业(王睿)碧产也。纯固含章,札梓材也。昊穹生德,宜受封福,仅逾强仕,以讲阴堂。未盈一纪,三坟相比。思其咎职,讯之逢占。占者邵权曰:霸陵故茔,葬不违禁,害于而家。岁摄提格,乃贞阳卜而祔大坟,三坟以东南为伯仲叔,貤之若雁行然。大历建元之明年,于斯刻石,恐夫溟海为陆,老沙防焉。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千字文篆文对照》赏析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一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二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三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四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五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六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七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八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之九

李阳冰《千字文篆文对照》

千字文〔梁〕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撰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月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城夜光 果珍李柰 菜中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冠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退位让国 有虞陶唐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养岂敢毁 商女慕贞 洁 男人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 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阳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絜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竝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城隍庙记》赏析

李阳冰《城隍庙记》,全称《唐缙云县城隍庙记》,李阳冰篆书,八行,行十六字。乾元二年(759)立,原石不传,今传者为北宋宣和五年(1123)十月重摹之石。现藏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博物馆碑廊。?

此刻虽为后人重摹,然笔致流丽,气宇宽阔,循规蹈矩,不失为阳冰佳作。李阳冰擅各体书。而以案书最负盛名,尝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不复有汉魏六朝,后世并称“二李”。明赵涵《石墨镌华》赞其书谓:“瘦细而劲伟,飞动若神”。

自宋元明至清初,学篆书者大都宗阳冰,至清中叶后始摆脱其影响,然典雅冲和则非阳冰莫属,初学从此入手,可免偏颇恶俗之弊。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记载唐令李阳冰篆写刻石的《城隍神记》一事:署理缙云县之后,趁降香之便,也曾到庙里去找着了那块石碑,摩挲再三,诵读再四。石碑上圆下方,高五尺三寸,广三尺五寸,碑文篆书八行,每行十一字,末行九字,字体瘦长,字高不足三寸,宽二寸余。

文曰:“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之。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

寥寥八十六字,记叙祷雨、迁庙两件大事,言简而意明。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般若台铭》赏析

李阳冰书,《般若台铭》篆书,4行,行24字,每字长约40厘米。宽25厘米,在福建会城乌石山。铭文如下:“般若台 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 李阳冰书 住持僧惠摄。”般若台即一巨大岩石,据传古有沙门持般若经于此,日不释手,因是得名。

此为李阳冰留下的摩崖刻石。笔致屈曲回环,变化开阖,龙蛇盘踞,饱含苍劲之力,雄浑之气。写篆书,圆活姿媚易取,劲利豪爽难得,李阳冰兼而有之。无怪当时人求他篆写碑额,以庄严其容,壮大其势。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推崇说:“篆书大者唯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则”。曹学佺读了《般若台铭》后,情不自禁赞叹:“当涂称四绝,岩顶迹萧疏。虽勒唐人笔,实为秦代书。完全无斧凿,密尔有禅居。珍重山灵意,宁愁藓剥余。”

上个世纪70年代被毁坏。现在乌山清冷台能看到的是根据拓片刻写的复制品。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拪先茔记》赏析

李阳冰书,《拪先茔记》,唐大历二年(767年)李季卿撰,碑残,高171厘米,宽79厘米。14行,行26字。现存西安碑林。

原碑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刻的。拪,是迁字的古字。因为李季卿迷信风水,把他祖先的坟墓,由灞河岸迁到风栖原。碑文即记此事。现碑系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姚宗萼等摹刻。笔画比《三坟记碑》丰神尚差。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舜庙碑》赏析

李阳冰《舜庙碑》此展品为唐代文物。位于虞山西南壁,唐建中元年(780)刻,隶书,401厘米×200厘米。这是桂林现存最早的营缮纪事石刻。撰文者韩云卿以文辞独行于中朝;书碑者韩秀实是隶书名家韩择木之子;篆额者李阳冰,人推为秦汉而后,篆书第一手。三人的合璧之作人誉为“三绝碑”。 现收藏于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怡亭铭》赏析

李阳冰,鄂州《怡亭铭》石刻,刻铭巨石通高4.5米,宽3.7米,形如蹲猴。文字刻在一个高0.88米、宽 1.7米的平面上,分序、铭、款三部分,从右至左直书。序 6行22字;铭5行40字;款3行20字。全文为:“怡亭,裴鶠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之曰(以上篆书):峥嵘怡亭,磐礴江汀;势压西塞,气涵东溟;风云自生,日月所经;众木成幄,群山作屏;愿余逃世,于此忘形。永泰元(年)乙巳岁夏五月十一日陇西李莒囗囗直上西南”(以上隶体) (见图)。此刻是中国古代石刻中的精华。此石保存基本完好,但已处于江岸之下,为防止江水冲刷,在其周围修建了一道防水石墙,以资保护。

《怡亭铭》摩崖石刻与李阳冰现今存世的其它作品进行比较,特别是《般若台记》、《三坟记》等唐刻,飞动和情感表达上不及《怡亭铭》摩崖石刻,而后世翻刻本《栖先茔记》、《城皇庙碑》、《滑台新驿记》、《谦卦》等碑,用笔起止处皆圆,刻意修饰不见锋锷,有的过于规整陷入板滞,缺少《怡亭铭》摩崖石刻圆畅跌宕,稳健自然的神韵。

《怡亭铭》摩崖石刻虽然字数不多,但该作品无论是风格神韵,还是结字、用笔、章法较他的有些存世作品,均有着独特之处。通观原石,虽经千余年风雨洗刷,造成摩崖石面粗糙不平,但原石笔触精微细节处毫发具见,隐含着淳劲冲融的气息。结体的基调虽略同于他的其它石刻作品,但竖划向下舒展,“节奏”和“动感”明显增强,字的外形大小变化更丰富和灵动;用笔起止处自然留有锋锷状,线条内的运动痕迹更为强烈,笔底行间流露出情感的表达,洋溢著一种抒情的气息;章法上依石势巧布形势疏朗自然。“若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直入胸怀。”

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除满足于实用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具有艺术新品质,因此,不管李阳冰在创作此铭时情感表达和艺术品质的表现上是有意或无意,这种带着抒情笔调具有新意艺术品质的篆体书风,为后世篆体的发展创新,探索了一条新路,它的意义在于,能激发人许多想象、升发的空间,这也是《怡亭铭》摩崖石刻的艺术价值所在。

唐朝时期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谦卦碑》赏析

李阳冰《谦卦碑》之一

李阳冰《谦卦碑》之二

李阳冰《谦卦碑》之三

李阳冰《谦卦碑》之四

李阳冰《谦卦碑》之五

李阳冰《谦卦碑》之六

李阳冰《谦卦碑》之七

李阳冰《谦卦碑》之八

李阳冰《谦卦碑》之九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一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二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三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四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五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六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七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八

李阳冰《谦卦碑》之十九

李阳冰《谦卦碑》更是其代表作,系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并刻石,碑青石质,共三块,每石高1.6米,宽0.83米,厚0.17米,前三石均6行,末一石4行,每行10字,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五卦,卦体中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下有山之象,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此在人则象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因碑文取自《易经》谦卦爻辞,故名谦卦铭,谦卦之大意是赞扬谦虚的美德,揭示行谦必益的道理,所谓“谦卦六爻皆吉”也,《谦卦碑》笔法尤为瘦健,清代王漱《竹云题跋》称它:“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

释文: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译文:卦辞。谦卦。通泰。筮遇此卦,君子将有所成就。《彖辞》说:谦卑,则亨通。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生成万物,使世界充满光明。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感,使自然循环演化。天的原则是亏损那盈满的,培补那虚缺的。地的原则是侵蚀那盈满的,增益那卑微的。鬼神的原则是侵害那盈满的,降福于谦虚的。人的原则是疾恨那盈满的,喜欢那谦逊的。谦虑的品德,使尊贵者得到尊敬,使卑微者不可欺压。这是君子获得善报的原因。《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坤为地,内卦为根为山,地中有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这是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谦让为怀,裁取多余昀,增益缺乏的,衡量财物的多寡而公平施予。

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唯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他曾刊定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解说都大加改动。此后,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直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内容进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复许著原貌。

初学篆书可从铁线篆入手,选择李阳冰篆书为范本也是比较理想的。李阳冰篆书虽学李斯,但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宋释适之《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冰的传授。李阳冰暮年之篆笔法愈见淳劲。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李阳冰篆书:“然其笔法出于《峄山》,仅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康氏对其书法有褒奖也有批判,可谓持论公允。

因此我们在继承古人的传统上必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这种风格越突出,对后世的影响就越大,清代姚孟起学的欧体惟妙惟肖,终却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临出帖。而这种没有临出帖的人在古代占绝大多数,可见书法中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没有临出帖而难过,临的足够好、足够像也能成为一代大家,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元明时期,很多名留史册的书法大家虽然风格相近,近乎赵孟頫、董其昌之风,与魏晋风格类似,如柯九思、康里巎巎、唐寅、彭年等人,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样会被后人记住。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传承古人之经典,在临摹古人的基础尽力去创新,至于能不能创新、风格是不是足够另类,这已经不太重要了!自己应顺着个人的喜好学习书法,切不可一味最求名利,不然就背离了书法学习的本质,堕入魔道。

Copyright:2014-2023 小篆转换器 www.9380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