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秦】“半两”铜钱
简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创制新钱。“秦半两”铜钱以“圆形方孔”为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币文“半两”是由秦朝丞相李斯所题写的小篆,它表示每钱重为半两(即十二铢)。
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丞相李斯在秦国的秦篆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新的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统一全国文字。
小篆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小篆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具有很高的美感。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会稽刻石》为始皇帝出游会稽时,要昭告天下,抒发胸中的意气,命李斯手书的一篇篆书铭文。它形体修长,端庄大气,无一不显示强大统一的帝国气概,其书风庄严肃穆,线条流畅圆润,结构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