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作品 | 小篆知识 | 加入收藏 小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小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小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小篆网 > 小篆杂谈 >

杂谈|中国画的未来

时间:2023-08-15 05:13:29 编辑:小篆君 来源:小篆网

中国画不去探索活的大自然,而去复制敦煌、汉画像石——创作或再现未必是能登峰造极的出头之路。原始艺术是好,好在不带叙述性质,看不到再现,给人看到的是有意味的形式。

玩弄形式,华而不实,相互抄袭结果仍是形式的再现。中国画要研究的是很广很深的,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自一位大家之手。线条、色彩、块面、空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量和质量,弄不好就板、散、暗、陈腐。

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个阶层的人之所以喜欢,也包括外国的学者与熟悉中国文化的普通公民,它向人们展示出种种关系——前进与后退、冲突与缓和、紧张与放松,上升与下降、统一与多样等等,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一致,产生一种人生喜怒哀乐的特殊感情,能起“教化”作用。

历史是这样,未来的历史也必然会是这样,伟大的画家之所以能保持长久而不失色,是因为他们作品不受时间、地点制约,是因为艺术王国与人世间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画家在历史总是极少数的原因。

欧洲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过后,艺术几乎濒临灭绝的境地,后印象主义的兴起正是这个时期,当时出现的后印象主义并没有引起革命,艺术传统也仍出于昏睡状态。今天高喊向西画靠拢,中国画穷途末路,必然世界大同。这些人忘了,有瓜皮帽,改薄土帽,由马褂改西服,黄种人的中国还是黄种人,用西方最高级的化妆品、化妆术也改变不了黄种人这个种族。

不要将巨大的文化遗产变成文化包袱,更不要将巨大的文化优越感变成巨大的文化负罪感,而是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求与自然之异,与他人之异,与洋画之异。

任何美术学院,任何有才干的美术教师,不但无力造就天才,而且无力正确指导天才的发展,因受外国的影响离开本民族艺术发展的人,虽然在社会当中也名噪一时,但归根结底是要被忘记的。对后世更不会起到什么影响作用。

那种脱离中国画审美习惯的怪和抽象的造型不是源于八大山人,是受西方艺术的影响而叫出反传统的口号。从全面的只是去研究,西方后印象主义并不完全破除旧传统,只不过反对某些对现代艺术发展其阻碍作用的东西。中国画就像永不枯竭的溪流,源远流长,只是世代流淌的溪水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深,时而浅,时而急、时而缓。

中国画有自己的审美形式和审美趣味,迎合外国的风格与外国人的理论有损中国画的艺术本质,想方设法哗众取宠,千方百计的赶时髦讨好,因心理变态而需要刺激神经以求一快的人的做法更坏。

扬州八怪那些画家们对花鸟画突出的艺术观是不再追求“诗必盛唐”、“问必先秦”的传统观,像“八仙过海”各显身手,有人拿着他们的范本在画台上改来改去表演,加了一点洋空雾洋调自以为这是创曲牌。

绘画与戏剧相对来说也是表演艺术,新戏旧戏自古以来总在唱对台戏,有的人不喜欢看“旧戏”和演旧戏的“老演员”,老演员一天天地在减少,绝技一天一天地在由硬功夫变软,有的人站在浅滩上学石涛和八大山人,在骂石涛和八大山人。

唱了几声洋歌洋调之后,去模仿汉唐废墟及原始艺术,从一个极断转到另一个极端,和吸纳时不相干又和传统不相干,绘画手段如魔术师那样没有什么硬功夫的人,既失去传统的技艺又失去审美传统。

中国艺术有三个方向与境界,第一是礼教的、伦理的方向,神鼎玉器联系于礼教,汉唐壁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第二是唐宋以来山水花鸟树立了中国画的特色,获得了世界地位,“自然主义”支配了宋代画坛。第三是从六朝到晚唐宋初的丰富的宗教艺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佛教雕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的石窟、四川大足造象、甘肃麦积山造型,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造诣之深,都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争辉千古。

罗丹说,通贯宇宙,,遍用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在晋唐的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作品,反映了书从画里来,画法在书中,相互补充。

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志”,这是人们开始从字形的结构和布白里见到各时代风格的不同,现在的中国画以“莫名其妙”为新,以“野狂为能事”,近乎“乖怪”。

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中国画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重线条,西方的透视学在明代传入中国,但在中国画里并不受重视,甚至还抵制。

现代西方的一些新派画家如毕加索等,发现最古老的花纹、原始图案,加以改造进行创新,把图案几何化,形成表现立体主义、几何主义等新学派,中国画不能几何形体化,如此“画”那才叫“走到末路了”。

来源:《清砚录》

整理|中国美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美网公众号:cnmeiw66

Copyright:2014-2023 小篆转换器 www.9380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